close

(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25日電)明天是土地公生日,宜蘭五結鄉四結福德廟總幹事陳榮楷,近10年來收集10多尊不同材質與造型、年代久遠的土地公神像,敘說土地公的時代演進與台灣民間信仰史。


台灣神明百百種,只有土地公,官不大,從不擺架子,臉上總帶著慈祥笑容,留著一把長鬍子、頭戴員外帽,雙手分別拿著金元寶與拐杖,就像「里長伯」一樣,親切地掌管人民日常生活事務,又稱福德正神,客家人稱「伯公」。


人說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,土地公在神靈系統中是地方基層的行政神,也是土地、聚落及農業維護之神,與民眾生活最密切、最具親和力。


擁有宗教學碩士學位的陳榮楷點子多、行銷能力強,常突發奇想為土地公與社區結合找話題,辦活動跨越天主教、道教、佛教與基督教等,例如「土地公遇到耶誕老公公,講英文嘛也通」、「百年土地公找新厝」、「土地公為虎爺慶生」等主題,把安座有全國最大土地公神像的四結福德廟炒得熱鬧滾滾,搶占媒體版面,打開知名度,吸引更多香客。


陳榮楷說,萬教歸一宗,都是在勸人行善。


陳榮楷近10年來在台灣各地古玩店,收集10多尊造型不同的土地公神像,材質包括石雕、泥塑、磚燒、陶瓷、玉雕與木雕,年代約有50到80年間的歷史。


石雕土地公像早期多採用淺雕技法,只有局部上彩;近年因雕刻機器產生,紋飾精細、五官輪廓明顯。泥塑土地公像主要是因為過去農村經濟不好,請不起木雕或石雕師,於是改用泥塑,一般型體較小,身披外袍端坐,呈現樸拙之美。磚燒也是台灣早期土地公像之一,如今因年代久遠,已出現斑駁狀。


早期陶瓷土地公像型體小、不上釉,現今因燒窯技術進步,加上民間喜歡亮麗感,因此都比較鮮艷。木雕土地公像過去主要都是6寸6與8寸8的高度,尤其從中國大陸帶來的神像當時為攜帶方便,幾乎都沒有超過1尺(30公分),加上早期都是一體成型,鬍鬚都是雕完後再上白色顏色;近年土地公像的鬍鬚改採人工另外裝置。


因四結福德廟附近過去都是芋頭園,前幾年陳榮楷特別請師傅雕了一座「坐在芋頭上的土地公」,土地公頭上與兩邊都有芋葉,右手拿五穀,左手持金元寶,造型可愛,號稱全台唯一,尚未正式開光點眼。


陳榮楷表示,農民堅信,土地有了土地公的庇佑,才能年年有好收穫,這也是農村常見到土地公廟的主要原因。據習俗,農曆2月初2是「土地公生」,這天農民要在田裡用田土壓上「土地公金」,準備簡單的牲禮祭拜,祈求農事順利。


到了中秋節時,通常稻田已收割,也是農民對土地公感恩的日子,因為疼惜土地公年紀大,為方便祂在巡護田園與鄉土時好走路,農民會用竹子或管榛(五節芒的莖),綁上「土地公金」,插在田間當成土地公的拐杖,也就是俗稱的「春祈秋報」,讓人與神之間多了溫馨,但這項傳統在一些地方已日漸消失。980225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fohanka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