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記者鄒景雯/特稿


總統府發言人的公開發言代表馬總統的政策,因此就各專業領域的政策說明,發言人若不具備足夠的學習能力,僅做一面鏡子忠實反映馬的面貌,經常會發生毀容而非化妝的反效果。連續兩天府發言人針對ECFA(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)有關「防衛機制」的闡述,令人不可卒睹,王郁琦事小,馬英九要領導國政竟不用功若此,實在危險可怖。


從總統府最近的說法不難嗅覺,馬英九一再保證的「農產品不開放」承諾似乎在鬆動,而「防衛機制」儼然成為府方欲延緩中國進口急遽增加時的緩衝器。什麼是「防衛機制」?總統府卻根本沒搞明白。


由於相互實施歧視性條文,台灣目前針對全部五○六項農產品,有一百七十項限制中國出口到台灣,等於三十三.六%高比率,工業產品四六○七項中也有八二二項禁止自中國進口;如果,台灣要與中國洽簽ECFA,等於把雙方界定為中國所謂的「更緊密經濟合作」關係,既然要更緊密,對中限制現況不可能不面臨挑戰,若依中國在與東協十國簽署CECA前,所先行簽訂的「架構協定」(Framework Agreement)案例,相關限制項目不但要取消,還要就其關稅進行大幅降低、甚至降到零。


今天,馬英九不敢再提CECA,改口提了與老共當年名稱極其近似的ECFA,卻說可以引用「防衛機制」,既不專業也不負責任。WTO有關防衛措施的條文是適用於多邊機制,並規範若因此造成對方國利益之損失,必須予以賠償,自由貿易協定是允許當事國將此概念搬進援用,但就算要引用防衛措施,亦有其特殊性,即是例外,而非原則,絕不可能台灣與中國已完成類FTA的簽訂,然後針對每一項產品都主張使用防衛措施,做為對所有開放產業的安全閥。


同時,「防衛機制」是指當台灣與中國在已達正常WTO會員關係後,要進一步降低農產品進口稅率甚至取消農產品項目設限時,萬一發生某種狀況時的緩衝;但僅是要恢復到正常會員關係,光談開放農業一七○項禁止項目,先不說這些項目是否降稅,對台灣農業就會造成重大震撼。


台灣與中國目前在WTO架構下連正常的會員關係都無從建立,馬團隊卻宣稱可以在超WTO架構的ECFA談判時,能夠對中國要啥有啥、擋啥就沒啥,這是把對岸當慈善家?還是把台灣人民當白丁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fohanka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